数字工程赋能:从“辅助工具”到“核心引擎”的能力跃升

核心逻辑:数字技术(如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)正从“工程建设的辅助手段”转变为“驱动全链条创新的原生动力”,通过“数据驱动决策、智能优化设计、虚拟仿真验证”提升工程效率与质量。
(一)设计-仿真-制造一体化:复杂工程的技术突破口
2025年中国科协发布的十大工程技术难题中,“复杂模型的设计-仿真-制造一体化算法与理论”位列首位,其核心是解决“传统工程设计中几何建模(CAD)、性能仿真(CAE)、加工制造(CAM)数据割裂”的痛点。中国团队通过研发下一代CAD/CAE一体化几何内核,实现了“设计即仿真、仿真即制造”的闭环:
- •算法创新:基于拓扑优化理论(如水平集方法),在初始设计阶段自动调整结构形态(如飞机机翼减重15%的同时提升升阻比);
- •软件突破:国产CAE软件(如“天洑仿真平台”)支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(结构-流体-热力),计算效率较国外同类软件提升2倍,打破国外垄断;
- •制造衔接:通过数字孪生技术(将物理工程映射为虚拟模型),指导3D打印、数控加工等智能制造装备精准执行,减少材料浪费(如航空航天零件减材制造损耗率从15%降至5%)。
(二)智能监测与运维:工程全生命周期的“数字哨兵”
数字技术让工程从“建成即交付”转向“持续优化”:
- •结构健康监测:在桥梁、高层建筑中布置光纤光栅传感器(监测应变)、加速度传感器(监测振动),实时采集数据并上传至云端,通过AI算法识别“微裂缝扩展(宽度<0.1mm)、螺栓松动”等早期隐患,预警准确率>90%;
- •资产管理优化:利用物联网(IoT)管理工程设备(如电梯、空调),实时监控运行状态(如能耗、故障率),通过预测性维护(提前更换磨损部件)降低停机时间(较传统定期维护减少30%)。